- 钢筋位置测定仪KON-RBL(D),南京钢筋仪
详细信息
钢筋仪KON-RBL(D)工作原理
KON-RBL(D)由主机系统、信号发射系统、信号采集系统、探头以及人机接口等五大部分组成,如图1-1所示。信号发射系
统在主机的控制下,产生一定频率的激励信号激励探头,探头感应被测钢筋,输出的信号经信号采集系统转换为数字信号,送入
主机系统进行处理,判定钢筋的位置和保护层厚度以及钢筋的直径。智能化设计使仪器具有自动校正、自动适应环境等特点,与
国内外同类仪器相比,具有检测精度高、操作简单、存储容量大、界面人性化等优点。
钢筋仪KON-RBL(D)主要功能
1、检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位置及走向;
2、检测钢筋的保护层厚度(已知直径);
3、同时估测钢筋的直径和保护层厚度;
4、探头自校正功能;
5、检测数据的存储、查看功能;
6、数据传输功能。
钢筋仪KON-RBL(D)主要特点
1、进行钢筋精确定位,检测钢筋直径和保护层厚度;
2、多重钢筋定位方式:有报警提示声、黑色指示条、厚度和信号值四种方式用于钢筋的精确定位;
3、传感器平行放置钢筋上方,一种检测姿态,同时估测钢筋直径和保护层厚度,无需交换检测姿态,可以实现快速检
测钢筋直径和保护层厚度;
4、钢筋直径和保护层厚度的检测精度高;
5、软件界面简洁,操作简单。
钢筋仪KON-RBL(D)技术指标保护层厚度测量范围:*量程:6mm~90mm; 第二量程:7mm~200mm;
钢筋直径适用范围: Ф6mm~Ф50mm
钢筋保护层厚度示值*大允许误差:
*大允许误差(mm)
*量程(mm)第二量程(mm)
±1 6~59 ,7~79
±2 60~69 80~119
±4 70~90 120~200
钢筋仪KON-RBL(D)钢筋检测方法
实际钢筋混凝土结构中,一般多采用多根并排钢筋(主筋)加箍筋的布筋方式(如梁、柱等)或网状布筋方式(如板、墙等),而且钢筋在混凝土中的埋藏位置一般不能预先确定。
*步获取资料
获取被测构件的设计施工资料,确定被测构件中钢筋的大致位置、走向和直径,并将仪器的钢筋直径参数设置为设计值。如
上述资料无法获取,将钢筋直径设置为默认值,用直径测试功能来检测钢筋直径和其保护层厚度。
第二步确定检测区
根据需要在被测构件上选择一块区域作为检测区,尽量选择表面比较光滑的区域,以便提高检测精度。
第三步确定主筋(或上层筋)位置
选择一个起始点,沿主筋垂向(对于梁、柱等构件)或上层筋垂向(对于网状布筋的板、墙等)进行扫描,以确定主筋或上
层筋的位置,然后平移一定距离,进行另一次扫描,如图5-1 所示,将两次扫描到的点用直线连起来。注意:如果扫描线恰好在
箍筋或下层筋上方,如图5-2,则有可能出现找不到钢筋或钢筋位置判定不准确的情况,表现为重复扫描时钢筋位置判定偏差较大。此时应将该扫描线平移两个钢筋直径的距离,再次扫描。
第四步确定箍筋(或下层筋)位置
在已经确定的两根钢筋的中间位置沿箍筋(或下层筋)垂向进行扫描,以确定箍筋(或下层筋)的位置,然后选择另两根的中间位置进行扫描,如图5-3 所示,将两次扫描到的点用直线连接起来。
检测保护层厚度和钢筋直径
已知钢筋直径检测保护层厚度:选择仪器的厚度测试功能,设置好编号和钢筋直径参数,在两根箍筋(下层筋)的中间位置沿主筋(上层筋)的垂线方向扫描,确定被测主筋(上层筋)的保护层厚度;在两根主筋(上层筋)的中间位置沿箍筋(下层筋)的垂线方向扫描,确定被测箍筋(下层筋)的保护层厚度。
未知钢筋直径检测保护层厚度和钢筋直径
选择仪器的直径测试功能,设置好编号,在两根箍筋(下层筋)的中间位置探头平行于钢筋沿主筋(上层筋)的垂线方向扫描,确定被测主筋(上层筋)的精确位置,然后将探头平行放置在被测钢筋的正上方,检测钢筋的直径和该点保护层厚度,在两根主筋(上层筋)的中间位置沿箍筋(下层筋)的垂线方向扫描,确定被测箍筋(下层筋)的精确位置,然后将探头平行放置在被测钢筋的正上方,检测钢筋的直径和该点保护层厚度。 -